来源:
作者:兰锋杰
时间:2025-05-07
点击量: 次
市城市管理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123 321”防汛工作要求为指引,牢固树立“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底线思维,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健全预警响应联动机制,强化全链条闭环管理,构建起“人防+物防+技防”工作模式,全力筑牢城市安全度汛防线。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压实防汛责任链条。优化排水防涝指挥体系,深化“点位、街道、区、市”四级责任架构。完成市城市防汛工作专班成员调整,动态更新市中心城区18个积水点责任清单,实现责任到人、任务到岗,确保指挥调度高效有序。
二是完善应急预案,提升应急响应能力。立足实战需求,系统修订《2025年城市排水防涝应急预案》,细化部门职责分工,规范应急响应流程,明确预警发布、会商研判、抢险处置等关键环节操作标准,确保洪涝灾害发生时能够快速反应、科学应对。
三是推进项目建设,夯实防汛硬件基础。抢抓政策机遇,统筹推进排水防涝基础设施升级。全年谋划实施15个政策性资金项目,完成改造117.385公里排水管网,完成平安大道、东环路等6处重点易涝点整治;建成开发一路国铁雨水泵站,推进提标改造10座排涝泵站,其中诚朴路、新华路等3座泵站已竣工投用,剩余7座将于5月10日前全面完成。
四是加强设施管护,保障排水系统畅通。开展排水设施专项整治行动,完成75.6公里管网清淤疏浚,清掏窨井1720座,确保管网“毛细血管”畅通;全面检修维护全市排涝泵站,保障设备稳定运行;结合“三清”工作,推进十八溪塘5.11公里河道清淤,预计5月中旬实现全流域贯通。
五是深化隐患治理,消除防汛安全死角。聚焦桥梁涵洞、低洼区域、建筑工地等重点部位,开展拉网式隐患排查整治。建立“问题发现-整改销号”闭环机制,对主城区39处隐患点实施台账化管理,目前已全部完成整改,切实消除安全隐患。
六是建强应急力量,筑牢抢险救灾防线。加大防汛物资装备投入,新配备大型龙吸水、防汛抢险车等专业设备,市区现有7台大型抽水泵车,总排水量达18300立方米/小时。组建27支900人应急抢险队伍,常态化开展实战演练,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顶得上、打得赢”。
七是严格值班值守,畅通应急指挥体系。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强化与省住建厅、市防办等部门协同联动。建立信息快速传递机制,确保雨情、汛情、险情及时上报、高效处置,以全时在线的工作状态守护城市安全。
统筹:李庆辉
审核:刘海燕
作者:兰锋杰
排版:彭 辉